【2024.06.21】永續經營之道企業參訪之旅_良作工場農業文創館

(東吳EMBA參訪團隊與祥圃實業董事長吳昆民合影)

 

文/圖:東吳EMBA 許寶瑜(D17)、嚴霆(D17)

如童話般的網頁、各式可愛小豬豬的園區

一連結到「良作工場」網頁,立即被可愛的飛天豬給吸引,「良作工場」源出於1984年創立的「祥圃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最初由飼育營養品起家,進而擴展發揚動物友善精神的養豬場及食品管理場。祥圃實業董事長吳昆民為國際知名服裝設計師吳季剛的父親,參訪當日,吳董事長特別從台北趕至雲林,親自接待,並且一一回答我們的提問,非常親和地和大家合影留念。並且還贈送每人一本吳董事長大兒子吳季衡先生的書「我想安心吃飯」,吳季衡執行長也是祥圃董事,很佩服吳執行長為台灣食安和農安盡心盡力,他自嘲弟弟吳季剛美女圍繞,而他卻與豬為伍,很是幽默,但也道出多數人對養豬產業的刻板印象。

打造綠色豬肉農食鏈及榮耀

取得多項肉品認證標章及產銷履歷認證、第一個申請到碳足跡標籤的品牌豬肉。榮獲2018年經濟部「國際亮點」觀光工廠的評選跟黃金級綠建築標章、2021年經濟部「國際亮點」觀光工廠的評選。良作在飼養豬隻時,餵食多樣的營養補充品,其成長過程直到人道屠宰前,有較寬闊的成長環境及活動範圍,充足營養使其身體健康。身心健康的豬隻,也讓肉質更佳甘肥。在屠體的利用率上,豬隻每個部位發揮到淋漓盡致。可以食用部位銷往高級通路,比如Mia C'bon等高檔超市,或教父牛排等高檔餐廳。價格低亷的豬皮,則送往更有價值的生技產品研發,將全豬使用發揮到極致,完全不浪費。且用優質的產品,攻下高級的通路。高級的通路又成為了豬肉產品本身的可靠背書。

商業模式及農業轉型

以文創發想做為經營策略,藉由展品藝術化、商品文創化,將文化策展做為重要的差異化,凸顯傳統畜牧產業也可以精緻經營。其主軸定位於【雲林在地文化】與【和豬相關的文化】,搭配活動的策劃與講座的舉辦,提供遊客一個既歡樂有趣,又兼具文化底蘊的旅遊場域。在農業轉型方面,藉著提升畜牧的附加價值,為產業奠定足以與進口豬肉相抗衡的經濟價值。

創造價值大於節省開支,才是真正的永續

當面臨創造營收或將資源投注在未來建設上需決策時,良作的選擇是把創造價值擺在第一,節省開支擺在第二。不只創造帳面上的利潤,而是創造長期的價值。在完成短期目標的前提下,更重視長期發展。一般的企業勢必會將所有可用空間發揮到淋漓盡致,將本求利,以求稼動率達到百分之百以上。良作希望增加豬隻快樂生活的空間,同時增加豬隻整體經濟價值。

超前部署得到超前回報

在養殖業受到政府ESG的相關規範之前,良作早已依循SDGs制定對應的實作方案。論及台灣高級豬肉品牌與品質,「究好豬」不是最好的第一品牌,而是心佔率最高的唯一品牌。擇善固執,輔以先進科技,從糧食到餐桌,全程嚴謹管控。師法減法哲學,減掉飼養雜質、運送污染。讓小豬過得更好,將土地照顧好,使人類的生活更好,良作工場的用心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