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7 【從荒漠到雨林 -- 台灣新創發展與政策】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詹方冠

EMBA孫運璿講堂】

:東吳EMBA陳偉廉 (D18)

東吳EMBA課程中,特別設計孫運璿講堂系列,邀請曾得過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傑出公務員獎的優秀人才,來為同學上課。這個獎項又被稱為公務員的諾貝爾獎,凡得到的都曾對台灣的社會發展作出很高的貢獻。

為大家上「台灣新創發展與政策」這堂課的是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詹方冠,課程的主題除了新創國際發展趨勢及台灣新創發展歷程外,課程主要內容為政府推動新創策略。並就資金與出場、新創法規與人才、國際鏈結與市場等幾個面向闡述政府所作的努力。

如果您是以新創為主的中小企業,可以直接由本門課程了解如何籌資、利用相關法規事半功倍、如何以既有舞台秀出您的產品。如果您不是,亦可了解相關投資管道,及新創產業發展趨勢。

  • 新創國際發展趨勢

大家熟悉的新創可能有特斯拉、OpenAI、WeWork等,但對國內的小樹屋、毛小愛反而不見得那麼熟悉,其實各種新創服務隨處可見。新創公司商業模式往往跳脫傳統,所以在獲利之前常需要撐過一段死亡之谷,失敗率很高,但是存活下來的却有可能迎來指數型成長。

回顧過去1990個人電腦、2000網際網路、2010行動裝置成長造成的影響,就可以知道創新是推動經濟成長的動力來源。現在走入數位經濟時代,一定會造成新創大爆發,全球範圍內又以網路、手機、通訊性質產業最多。

  • 台灣新創發展歷程

過去亞洲新創部分以韓國網路科技公司崛起數量最多,台灣相對較少。但近十年來臺灣新創亦蓬勃發展,惟以健康醫療、生物科技、硬體及能源為主。

檢視台灣相較其他國家,在半導體業有優異的工程師人才,具有顯著的比較利益。但是在國際資源環境比較上,晶片產業所需化學原料多數來自日本、機臺先進技術則來自美國,其實我們只有在製造上領先,應該舉全國之力扶植晶圓周邊產業,才符合整體戰略布局。只要能產生數以萬計新創,就有足夠能量讓臺灣成功轉型升級。

  • 政府推動新創策略

考量新創失敗主因係資金不足、不符市場需求、法規面無法配合,故政府致力於在各面向支持新創發展環境:

  1. 基地:TTA、林口亞灣新創園區、FinTechSpace
  2. 市場:新創採購、國際加速器、Startup Island TAIWAN
  3. 資金:青年創業貸款、特別股投資專案、新創紓困融資加碼方案、創業天使投資、創投投資、專案投資。
  4. 法規:新創法規調適平台、沙盒機制、科學技術基本法、公司法、產創條例、企業併購法。
  5. 人才:Ustart、FITI、科創計畫、價創2.0、TREE、國家重點領域學院、創業家簽證、就業金卡。
  • 未來政府目標到2028年:
  1. 新創募資倍增至1,500億元。
  2. 家數破萬並創造至少2萬就業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