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EMBA智慧物流規劃與設計】從流程到價值:重新思考企業營運的核心

從流程到價值:重新思考企業營運的核心

【EMBA智慧物流規劃與設計】

文∶東吳EMBA 吳永源(D18)

作為一名從事眼鏡設計、生產與批發的品牌代理商,同時也是具備專業醫事人員執照的驗光師,我對物流原本的理解僅停留在商品配送與倉儲調度的層面。這學期有幸選修蘇雄義教授的《智慧物流規劃與設計》課程,從一開始的生疏與門外漢的觀望,到後來逐步建立起智慧物流、供應鏈策略與設計思維的整體架構,才意識到物流背後其實蘊含著巨大的戰略價值與轉型潛能。可說是本學期最具啟發性的學習歷程。

坦白說,課程初期我一度感到徬徨,因為物流並非我所熟悉的領域,甚至曾懷疑是否能跟上進度。然而,在蘇教授條理清晰又不失深度的教學引導下,我逐步建立了對物流的整體架構理解,從商業模式創新、設計思考,到服務流程再設計,課程內容逐層堆疊,不僅沒有讓我退卻,反而激起了我對智慧物流與數位轉型的高度興趣。

課程中從智慧物流導論開始,蘇教授結合實務案例與理論模型,讓我對物流的角色與價值有了全新認識。在第四課「精實力」單元中,我特別受到BPM流程管理與精實方法所欲對付的七大浪費類型分析的啟發。回顧我自己在眼鏡產業的批發流程,從產品入倉、分倉調撥到樣品出借,實際上仍存在許多非必要的人工作業與重工情形。透過「系統思維」與「GSCF八大流程」重新思考流程架構後,我開始理解物流流程設計其實也能像產品一樣被優化與重構。

在課程「敏捷力」單元,我學到如何因應快速變動的需求與供應風險進行策略布局。ZARA個案讓我深思,如果我們眼鏡品牌的商品更新可以更即時,分倉調配更敏捷,是否能提升終端門市的陳列效率與顧客體驗?目前我們雖已有各區經銷商進銷存作業系統,但在商品週轉與庫存動態補貨上仍多仰賴人工與主觀判斷,這也讓我意識到敏捷物流不只是一種節奏,更是與市場變化同步的能力。

而在「設計科學研究方法論」課程單元中,教授以全聯物流越庫直配為案例,搭配DSR研究架構,展示如何從問題洞察推導創新設計。在我自己的眼鏡批發工作中,我也聯想到若能從EIQ數據出發預測出貨熱點,並結合產學合作導入AI補貨模型與分倉演算法,或許能讓全台配送流程更具彈性。這種從設計邏輯與科學推理切入物流創新的方式,對我而言是非常嶄新且實用的知識體系。

整體而言,這門課讓我重新檢視自己事業的後端流程與營運設計,也讓我從對物流完全陌生的角度,慢慢建立起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智慧供應鏈思維。物流從來不只是效率問題,更是關係到品牌價值實現與顧客滿意度的關鍵支撐力量。

未來我也期待進一步將本課所學導入公司現有的物流架構之中,例如樣品標籤化、補貨系統化、分倉智慧化等環節,以期為眼鏡上流產業帶來更多創新與效能。

非常感謝蘇雄義教授精心設計的課程與啟發,也感謝這堂課給予我跳脫本業限制、放眼跨領域整合與數位轉型的視野。

我相信這不僅是一堂物流課,更是一堂幫助我重新思考企業經營核心流程的關鍵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