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7【EMBA 數位轉型管理講堂】從全球視野到台灣機會— AI 發展與方向

從全球視野到台灣機會— AI 發展與方向

【EMBA 數位轉型管理講堂】

這次聆聽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 邱求慧的「全球 AI 技術發展與台灣政策方向」演講,對我來說收穫非常豐富。過去,我對 AI 的印象多停留在聊天機器人、圖像生成等有趣應用,講座結束後,才發現 AI 其實早已滲透到產業與經濟的每一個角落,並且與國際局勢緊密相連。

署長一開始從全球貿易與產業格局談起,說明 AI 發展並不是單純的技術進步,而是與各國政策、供應鏈安全、貿易策略息息相關。當國際間的關稅政策、產業調查和供應限制接連發生,像台灣這樣在科技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國家,既有優勢,也必須面對高度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

在技術面,邱求慧署長以淺顯的方式帶領我們認識生成式 AI 的廣泛應用,從文字、圖像、聲音到程式碼,都能透過 AI 更快完成,甚至出現虛擬人、沉浸式互動等新型態服務,這些案例讓我驚訝於 AI 的滲透速度與創新力,也感受到一種微妙的矛盾:它一方面讓產業更高效、創造新價值,另一方面也可能衝擊傳統職業與倫理規範。AI 的影響不只是加快速度、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它能重新定義價值鏈、改變競爭的規則。

特別是談到 AI 帶來的商業價值時,署長用「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升效率」三個方向來歸納。從製造、零售到醫療等產業的案例,讓我感受到 AI 不是遙不可及的高科技,而是一種能夠直接創造競爭優勢的日常工具,公司應該及早在核心流程中導入 AI, AI 不是「錦上添花」的附屬工具,而是能改變競爭格局的核心戰略資產。

台灣在高科技產業有自己的優勢,在 AI 硬體製造上擁有全球領先的能量,不論是高效能晶片還是伺服器製造,台灣的技術與產能都占有重要位置,硬體優勢必須與應用創新並行,對於AI的應用並沒有比其他國家還要來的高,需要加速創新才能避免未來低毛利的狀況,讓國家發展可以更加進步。

在產業應用的部分,邱署長在講座中提到很多案例,讓我看到 AI 不只是新創公司的專利,它完全可以融入傳統產業,無論是食品製造、漁業、印刷,甚至運動與醫療,都能透過 AI 提升品質與效率。這種「跨界」的可能性,讓我重新改變了對於AI的既定印象,不只是運用在高科技產業,可以成為翻轉品牌形象與競爭力的關鍵力量。

最後,署長把重點放在人才,台灣最大的挑戰不是沒有技術,而是人才不足。從智慧科技、智慧金融到智慧製造,都需要源源不絕的人才投入,並且在學校與企業之間建立更緊密的合作。我很認同這點,因為不論未來哪一個行業,AI 素養都將是必備能力,是時代的趨勢。

#東吳大學 #EMBA #邱求慧 #AI發展 #生成式AI #產業轉型 #人工智慧應用 #智慧製造 #跨界創新 #數位轉型 #產業升級 #AI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