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 孫運璿講堂】
文:東吳EMBA白心瑩 (D18)
陳業鑫律師是台灣唯一同時具有法官、勞工局長、訴願審議委員會主委、金控公司董事等各職務歷練,實務經驗豐富,並榮獲孫運璿學術基金會傑出公務員。
陳律師在短短的3個小時課程裡,引用許多企業真實案例,採用幽默風趣的問答方式,把勞資雙方議題、應該遵守且注意的事項,讓我們以最短的時間清晰掌握整個勞資爭議的脈絡,受益良多。
課堂上陳律師特別針對企業職場上勞資爭議最多的三大議題「性平」、「不適任員工的績效改善」、「離職管理」來解析。
自古以來「性平」事件在企業裡層出不窮,在比較封閉的年代,大部分的人選擇隱忍。很高興近年來社會進步,整體注重「性平」防治,這不僅是企業的責任,也是營造健康、友善工作環境的重要一環。陳律師在課堂中設計模擬很多不同情境,不同狀況要採取什麼應變計畫,也特別說明員工教育訓練的重要、安全的申訴管道以及保障公平處理,保留採證的時機點等,讓我們對勞資雙方如何採取對自己有利的點,有明確的方向。
「不適任員工的績效改善」一直是企業管理中的難題,處理不善可能導致士氣低落、訴訟風險提升。當企業面對不適任員工時,通常應先考慮提供支持與輔導,透過設定具體目標來進行定期回饋與評估,以公平、公正地處理員工績效問題,同時為員工提供成長機會。
但事情總是沒有想像中的美好,若最終無法達成改善目標,也有充足的紀錄可作為後續行動的依據。陳律師站在資方的角度為大家一一拆解PIP計畫的最終目標、具體執行方法、時程的掌握,如何蒐集資料、保留證據,與員工溝通的拿捏,就好像柯南辦案,讓真相證據說話,事情才能圓滿解決,也有助於建立企業的良好勞資關係。
有效的「離職管理」,最終也就是希望如何好聚好散,良好的管理能夠幫助企業避免潛在風險,除確保業務連續性,也能維持公司的正面形象。透過標準化流程、完整的交接、離職面談和適當的資產管理。離職員工日後可能成為回流人才或潛在合作夥伴,企業應與離職員工保持良好關係。陳律師強調離職員工的口碑是企業無形的助力,也是創造勞資雙贏的好典範。
EMBA的同學們大部分為微型企業的負責人或中小企業高階主管,企業要穩定成長,管理層需正視上述這些問題,這不僅關係到內部營運的順暢性,更影響企業的外部形象與長期發展。避免勞資糾紛的發生,在事前的準備佈署就格外重要,完善的員工契約制定是絕對重中之重。陳律師也特別提醒,很多事情當下就要作對,事後要彌補錯誤就要花上更多的心力。所以事前預防,絕對是降低勞資風險糾紛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