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金融轉型與永續發展:全盈支付的創新實踐
【EMBA 企業永續發展論壇】
文: 東吳EMBA何凱倫 (D19)
歐素華老師的永續發展課程特別邀請全盈支付總經理劉美玲前來分享,帶給我們全然不同的觀點。
全盈支付所處的產業正面臨三大轉型力量:少子化帶動消費模式轉變、破壞式創新衝擊產業界線、以及AI與決策科技的崛起。企業若無法快速掌握這些變化,便難以在金融市場立足。因此,全營支付將「支付」從單一服務工具,擴展為核心生態系平台,並在法規允許下逐步開展儲值、轉帳、小額匯兌、金融商品收付等多元功能。
打造以支付為核心的生態圈,賦予電支帳戶更多經營模式與金融應用。在創新應用上,全盈支付以智能金融、場景金融與普惠金融為三大支柱,成功跳脫傳統金融的侷限,讓金融服務更貼近一般民眾日常。例如,他們為移工族群設計友善的匯款與支付方案,不僅提升便利性,也展現普惠金融的社會價值。這讓我思考到:「科技的終極目的,不應只是效率提升,更應是包容與關懷的體現。」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全盈支付在經營策略中提出「四大戰略」,分別為:跨境業務、移工金融、綠色永續與小額理財。場景金融著重於將支付無縫嵌入用戶的生活場景中,提升使用頻率與黏著度;智能金融則透過AI與大數據提供精準服務與風險控管;普惠金融則延伸金融服務至偏鄉、弱勢、移工等族群,落實金融平權;而跨境業務則展現公司對未來國際化的積極規劃與擴張潛力。這些策略相輔相成,構築全盈支付永續與創新的核心競爭力。
我也特別注意到全盈支付針對「兩大永續及創新業務」的布局,分別為「移工金融」與「綠色商機」。在移工金融方面,全盈支付積極發展移工消費與匯款錢包,並與移工業者及商店合作,提供更符合其實際需求的友善支付環境,展現出對弱勢群體的關懷與包容。我們公司也有外籍印尼籍學生就業,我也能體會移工離鄉背井的辛勞。他們不只是勞動力,更是這片土地的一份子。能讓外籍移工被公平地看見、尊重其貢獻,並能在台灣持續安心工作,正是我們社會進步與企業責任的重要指標。
在綠色商模方面,則推出整合消費、交通與金融的「減碳贏家」服務,透過數據創價與企業合作,引導消費者投入低碳生活行為。這兩項策略,不僅回應社會與環境議題,更具體實踐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永續願景。
讓我印象最深、也最能體會的是人才問題。介紹中也特別提到,全盈支付面對人才留用難題與補貼型消費習慣,並未選擇追隨價格戰的紅海策略,而是建立具有差異化的藍海優勢。透過強化用戶體驗、開拓場景應用、與異業合作,他們成功在競爭激烈的支付市場中走出一條價值導向的創新道路。這讓我意識到,創新不只是技術層面的突破,更是從市場需求、用戶痛點到整體生態系整合的深度設計。
我特別被最後一句話所觸動:「無論如何都要成為第一,如果不能成為項目裡的第一,那就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項目。」這不只是創業者的宣言,更是一種面對挑戰時積極轉化的態度。無論未來我是否進入金融或科技產業,這樣的精神都將是我職涯發展中的重要指引。
從這堂課中,我學到永續不只是理念,而是一套需透過用戶心理、數據設計、獎勵機制、以及跨產業合作等多重面向來實踐的行動策略。企業要成功推動綠色消費,必須結合誘因設計與誠信原則,才能讓消費者真正投入其中、成為永續的一部分。
#東吳EMBA #永續發展 #全盈支付 #普惠金融 #綠色金融 #AI金融 #數位轉型